构建以职业型为特点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体系

时间:2013-06-13 23:03来源:外语外贸系 作者:陈江生 点击:
构建以职业型为特点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体系

 构建以职业型为特点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体系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走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要遵循职业性原则,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与英语能力相融合,将职业能力、职业环境移植到英语课堂中来,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及专业之间的需求差异,加强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构建以职业型为特征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体系。

  

  一、改革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认识不到位或错位,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走本科压缩型路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缺乏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许多教师是在知识本位下形成的知识体系,所以当其站在讲台上时,很多情况下还是在重复自己上学老师讲课时所采用的方法:重讲述、轻实践、重语法、轻口语,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实用能力及职业英语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另外,目前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及专业之间的需求差异,使课程设置脱离职业能力需要、无法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也不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要求。

  从社会需求方面来讲,随着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熟练的职业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对象。因此,在新形势下,分析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构建以职业型为特点的、以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目标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关于课程需求的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生化、自动、焊接和具有半年顶岗实习经验的石油工程4个专业的150名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150份调查表,收回130份。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学生对各种英语能力在其以后行业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目标;学生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的看法;学生对现有的英语教材和测试体系的评价。

  ()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培养英语各项能力的看法

  41.5%的学生认为行业英语的交际能力很重要;34.6%的学生认为在工作场景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很重要;79.2%的学生认为培养英语口语能力很重要。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了英语学习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的的重要性。

  2.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与目标

  57.7%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45.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63.1%的学生把大学期间英语的学习目标定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17.7%的学生目标是通过实用英语三级考试。说明传统的以书面形式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使大部分学生错误的把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定位为通过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职业能力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而课程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为培养其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3.学生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的看法

  48.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英语课程设置对他们将来的职业能力培养帮助不大;40.7%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开设的英语课程单一;34.6%的学生建议开设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行业英语课程。所以在公共英语教学阶段应注意渗透职业英语能力,使公共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及未来职业相融合,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进行英语课程设置,使英语课程内容回归社会回归职业。

  4.学生对教材和测试的评价

  42.3%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英语教材对自己专业及职业能力培养帮助不大;60%的同学认为他们所使用的教材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51.1%的同学认为期末考试并不能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水平;54.6%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增加口语考试;60.6%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英语资格证书考试。

  

  三、构建以职业型为特点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体系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暴露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体系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缺乏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的结合;评价标准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方向认知偏差等问题。因此,我们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进行了如下尝试:

  ()课程结构多元化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设置是课程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决定了英语课程不能只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灌输,课程设置结构必须直接面向职业,面向具体岗位,并结合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目标加以定位。[1](P.86-87)因此,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结构可以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模式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基础英语模块(必修课),通过英语听说、精读、写作等课程的学习及语言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并为其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语言基础;职业英语与行业英语衔接模块(必修课),通过对与学生求职过程、就业过程及职业相关的“技能英语”的学习,培养其职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适应岗位要求;行业英语模块(必修课),通过对职场各种交际场合的模拟,旨在提高学生在本行业领域运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素质英语模块(选修课),旨在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性与应用性

  课程结构的多元化转变必然要求课程内容多元化并从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化,而课程内容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化是学生英语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的关键。教材直接体现课程内容,所以高职高专的各种英语教材在编写中应充分考虑教材的实用性和职业性,突出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提升其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我们从2009年第一学期开始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综合职业英语》和《行业英语》系列教材,另外还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编写适合本专业特色的行业英语教材或讲义,使英语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根据企业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场景设计教学内容,使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真正体现“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其职业性与应用性。[2](P.2-5)

()优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应充分体现高职高专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强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生未来职业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根据各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典型工作活动或场景中所需要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为线索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模拟会谈室和模拟工作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开展实训教学,建立全真化情景的实训实习体系,在校内模拟实训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实训内容,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体验和操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加强校内校外的结合,解决好教育与企业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建立学生与企业的联系与见习关系,努力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把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推向社会这个大舞台,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未来职业相结合,前瞻性地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开展“证书”教学模式,把对学生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相衔接,在教学课堂上注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英语学习能力评价体系

  职业英语能力,指的是在职业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他更注重语言的交流和运用。为此,我们在课程测试方面作了如下尝试:加强应用能力考评。打破传统的以笔试定成绩的局面,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综合考评,并且加大“形成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的比例,增加口语考试,使学生更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避免“哑巴”英语、摆脱应试学习模式。学期考试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知识考试;一部分是应用能力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英语各项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朗读、表演、辩论、口译等形式。学期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应用能力考试成绩。这样就能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反映出来。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目的在于从事职业的准备教育,一种以学习为将来的职业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其典型的职业活动具有“直接性”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职业教育必然重视课程的应用性,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在毕业以后在职业场景中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因此,构建以职业型为特点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体系是时代的需求。

 

(责任编辑:朱捍卫)
更多


顶一下
(61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