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的基础知识 一、旅游、旅行的概念和区别 旅游含义: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者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的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的时间不超过1年的活动。 旅行的含义:指远行,外出行走,去外地办事。 区别: 1、从时间上看旅行先于旅游 2、从空间上看,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不一定 3、从目的上看,旅行是为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4、从方式来看,旅行一般是指个人的行走或者远行,旅游通常是团队出行时间相对短暂 旅游是旅行加游览活动
二、旅游的分类 消遣性旅游 1、观光旅游 2、度假旅游 3、文化旅游 4、宗教旅游 5、探险旅游 6、专业旅游 事物性旅游 1、公务旅游 2、商务旅游 3、会议旅游 4、家庭和个人事物旅游
三、旅游的特点 1、旅游和逗留的合成性 2、异地性 3、暂时性 4、非移民和非就业性
四、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2、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3、旅游的中介:旅行社,交通运业,饭店住宿业等
五、旅游活动的内容6要素 1、食: 2、住: 3、行: 4、游: 5、购: 6、娱:
六、旅游活动内容新六要素 商、养、学、闲、情、奇
七、旅游业的概念及三大构成 含义:是指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和文娱等服务的行业 旅游业各行业的角度的三大构成 1、旅游行业, 2、交通客运业 3、饭店住宿业 旅游业的发展五部分:旅游业、交通业、住宿业、景区景点、各级旅游组织
八、我国三大旅游市场及其特点 1、入境旅游市场 外国市场:美国、俄罗斯、日韩为主, 华侨市场: 港澳台市场:人数占80% 特点:旅游人数从80年的18位上升到第4位,港澳台占绝大多数,外国市场基本稳定,旅游收入上升,18位上升到4位 2、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1)国内旅游市场的规模大潜力足,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2)旅游形式以散客为主要,自助游 (3)旅游消费增长快,水平低,人均消费水平低 3、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1)出境旅游发展速度快,消费水平高, (2)因私出境和个人出游所占比重高 (3)出境旅游目的地以亚洲为主要
九、中国当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1、改革开放前49-77,政治接待为主 2、改革开发后,78-现在 (1)打基础阶段:高投入、高速度、低质量、低效益 (2)发展阶段: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友好观光年,1992年旅游主题年 (3)提升阶段:定位,集团化,标准化,法制化
十、旅游标识和旅游日 中国旅游标示:马踏飞燕 1983年,长城烽火台,地球 中国旅游日,2011年5月19日, 世界旅游组织:wto,马德里 联合国专门机构 政府间的组织,提供数据 世界旅游日:9月27日 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 旧金山,民间的,行业的,非政府的,地区的。 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 布鲁塞尔,最大的民间旅游组织协调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非政府的,非盈利的,北京WTOF
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化 历史朝代概述 原始社会(猿人——旧石器——新石器) 猿人:元谋人(我国最早)、蓝田人、北京人(驳斥中国人种西来说) 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为主,已采用人工火和打制石器,实行血缘婚 新石器时代 1.出现氏族公社,原始宗教,实现族外婚。 2.三皇五帝: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夏商西周(夏:前2070—1600 商周分界线为前1046年) 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开启家天下的世袭制,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文明时代,并制作出青铜器和玉器 商朝:奴隶制鼎盛时期,司母戊鼎是世界最大的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西周:定都镐京(西安),建立分封制、井田制 春秋战国 春秋:得名于孔子编纂的鲁国编年史《春秋》,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战国 1.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奴隶制开始瓦解,地主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百家争鸣: 法家韩非子——法术势并用,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名家公孙龙——认识到了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阴阳家邹衍——五星解释一切,陷入唯心主义历史循环论 3.《春秋》记录下了日食月食、哈雷彗星,二十八星宿作为我国最早的天文坐标图 秦汉时期 秦 1.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 2.实行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 焚书坑儒 汉 1.文景之治:我国历史上第一盛世 2.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丝绸之路,昭君出塞 3.三纲五常:董仲舒——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4.东亚文化圈在汉武帝时初步建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两晋:266年,司马炎建立。事件:八王之乱——引发随后300年的国内大动乱 五胡乱华——客观促进了中华民族大融合 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通婚、易汉姓、均田制和户调制、迁都洛阳 隋唐宋时期 隋:隋朝大运河——世界最早、最大的运河,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沟通了黄、淮、长、钱塘、海河五大水系 唐(618——907) 设立都护府保卫边境安全 1.唐三彩:以人物、马、骆驼为主,颜色以青、黄、绿为主 2.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藩镇割据——最终导致唐朝灭亡 3.牛李党争、古文运动——韩愈发起,提倡古文,反对骈文 4.玄奘西游——大唐西域记 5.禅宗:北宗神秀——苦修成佛 南宗慧能——立地成佛 宋(960陈桥驿兵变——1279崖山海战) 1.幽云十六州:石敬塘割让给契丹的北部战略要地 2.杯酒释兵权、重文抑武、加强中央集权、交子(会子)——世界最早的纸币 3.王安石变法:受传统势力打压最终失败 元明清时期 元 1.世界最大最著名的帝国之一,创立四等人制,人为造成民族分裂 2.设立行省制,为后世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 明(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帝国) 1.靖难之变——朱棣夺权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2.东林党——参与了明朝末年所有事件 3.明廷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清朝 1.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2.二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彻底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3.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前期纲领文件,根本否定封建土地制,强调平均土地 4康乾盛世:清圣祖玄烨、清世宗、清高宗弘历期间,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盛世 5.资政新篇——中国第一次提出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中国文化常识 天文现象 1.黄道: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内移动的轨道 2.三垣:紫薇垣、天微垣、天市垣 3.四象:东青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 4.七曜:日太阳、月太阴、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 计时(西周开始) 天干 阳干:甲 丙 戊 庚 壬 阴干:乙 丁 己 辛 癸 地支 阳支:子 寅 辰 午 申 戌 阴支:丑 卯 巳 未 酉 亥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五更:19点到次日5点 纪年称号 1.纪年法: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年号最多的是武则天,有18个 干支纪年(始于汉朝) 生肖纪念(始于东汉) 2.国号:起源地(商周秦)命名、特产(辽)命名、经典命名(元)、姓氏命名、沿用前代 3.庙号:皇帝被供奉时的名号,初代称祖,后代称宗 4.谥号:帝妃贵族、大臣死后,根据功过得失给与的评价,分美谥(靖武文)、平谥(怀哀)、恶谥(厉幽炀) 5.尊号:对皇帝皇后,生前或死后具有歌颂性质的称号 6.全称:庙号、尊号、谥号的称呼 日常称谓 1.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战国时期开始平民有姓氏 2.字:成年后取得别名,对名字的补充,下对上,平辈之间只能称字 3.伯仲叔季:兄弟排行 4.六亲:①、父母兄弟妻子 ②、父子兄弟夫妇 ③、天地君亲师友 5.三姑六婆:尼姑、道姑、卦姑、牙婆、媒婆、巫婆、老鸨、药婆、稳婆 宗法礼俗 1.宗法制: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善于周,特点是宗族与国家合二为一 2.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泰山为天下第一山 3.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 传统礼俗 1.五礼:汉族礼仪总称,祭祀为吉礼,丧事为凶礼,军旅为军礼,宾客为宾礼,婚事为嘉礼 2.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3.五服:丧礼中根据关系远近而穿不同材质的衣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4.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 5.七情六欲: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恨 ;六欲——眼 耳 鼻 舌 身 意 6.十恶不赦: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政治制度 1.察举制:始于汉武帝,地方长官选取人才推荐中央 2.五刑:隋代以前为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隋朝后为笞、杖、徒、流、死 3.三省六部:古代最重要的行政制度之一,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三省:门下审核政令、中书草拟颁发皇帝政令、尚书行政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科举制:1905年废止 童试每年一次,考中为秀才、监生 乡试(秋试)三年一次,考中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春试),考中为贡生,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考中为进士,前三名叫状元、榜眼、探花 7.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官职名称 1.丞相:古代最高行政长官,始于战国 2.总督、巡抚:原为驻地方临时差遣。后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巡抚仅次于总督 3.大学士:唐宋为文学侍从、明初为政务顾问,后期为朝廷宰辅 4.皇帝姐妹——长公主 皇帝姑姑——大长公主 文献书籍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由风雅颂构成)、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编订) 3.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4.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战国时期国别体史书 5.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6.永乐大典:最大的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最大的类书 7.四库全书:纪晓岚编辑的最大的丛书 8.世说新语:第一部笔记小说; 说文解字:第一部字典 9.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10.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1.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12.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13.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文化名人 1.文学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史学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澈、苏轼、苏洵、王安石、曾巩 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5.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6.酒圣杜康、文圣孔丘、医圣张仲景、草圣张旭、武圣关羽、药王孙思邈 古代哲学 1.阴阳:传统哲学的本体论 2.五行:木火土金水,木克土、土克水、火克金、金克木 3.五色:黄白青红黑 五方:中西东南北 五脏:脾肺肝心肾 五音:宫商角征羽 4.八卦:干天,坤地、巽风、震雷、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干、坤为一切自然和人事现象的根本 科学发明 1.夏小正:我最早的科学文献、汉族历书 2.甘石星经: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3.墨子:有杠杆、浮力、光学八条等物理知识 4.考工记: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 5.周脾算经:最早算术著作,勾股定理; 九章算术: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6.黄帝内经:最早的医学典籍;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7.齐民要术:贾思勰编著,最早的农学著作; 农政全书:农学集大成者 8.水经注:郦道元编著,地理学集大成者; 徐霞客游记:最早的野外考察记录著作 9.唐本草:世界第一部国家修订的药典; 本草纲目:古代医学集大成者 10.营造法式:宋代李诫编著,古代最完整的建筑书籍 11.中西数学通:清代梅文鼎编著,当时国内数学最早水平 12.皇舆全览图:清代康熙年间最高精度中国地图 13.梦溪笔谈:科技史的里程碑 14.春秋:孔子编纂,记录了日食、哈雷彗星 习俗 1.洗三: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沐浴仪式,也称三朝洗儿 2.抓周:南北朝出现 3.成人礼: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笄礼 4.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5.七出:不孝顺公婆、不能生育、淫乱、嫉妒、重大疾病、挑拨离间、盗窃 可休妻 6.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有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7.避讳:君讳、国讳、公讳 节日 1.春节:汉族、蒙古、壮族、布农、朝鲜族、侗族、瑶族都过 2.中秋:赏月始于周代,北宋定位中秋,南宋成为普遍活动 3.重阳节:1989定位老人节 4.元宵节:上元节,三元之一,也叫灯节 5.端午节:又叫 重午、端阳、天中,祛五毒(蝎子、蜈蚣、蛇、蟾蜍、蜥蜴),带长明缕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 民族 广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各民族 狭义: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总称,多元统一化的民族实体 1.前身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初具雏形 2.自在民族阶段: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元明清中华民族多元化遗体格局渐趋稳定 3.自觉民族阶段:1840年后,各族人民逐渐走向自觉联合;辛亥革命开启近代中华民族国家的构建;918后中华民族成为各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共同归属 4.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阶段: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 人口 2010年统计,大陆人口13.4亿,汉族占91.51%;少数民族约1.1亿,占8.49% 人数最多:壮回满维苗 人口最少:珞巴族 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 、东北、云南最多 民俗 民间风俗 特性: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和模式性、稳定性和变异性、传承性和播布性 类型 1.物质民俗(经济民俗) 2.社会民俗(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 3.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民俗语言 、民间文学 汉族 概况 源于炎黄部落,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华夏族;人口12.26亿 分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七大方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话为标准;汉字七体为 甲骨、金、篆、隶、草、楷、行 历史上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地位,宗教信仰兼容并蓄,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提倡仁,重视伦理;汉服分礼服和常服,上衣下裳是正式的礼服,深衣是常服,襦裙受妇女喜爱。分粤闽徽鲁川湘浙苏八大菜系,实行合餐制。盛行棺木土葬,分殓、殡、葬三阶段 房屋 华北四合院;东北墙壁厚;陕北挖窑洞;南方木造房,共同点: 坐北朝南,注重内光;以木承重,以石砌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擅长 节日 1.春节:源于腊祭;从腊月23(24)扫年和祭灶到元宵节,初一不能杀神、扫地、倒垃圾出门 2.清明:又称聪明节、踏青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 礼仪禁忌 1.打拱、作揖、跪拜三种,现被握手举手、注目问好、点头招呼代替 东北、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 满族 分布东北三省,辽宁最多,信奉萨满教、佛教;民间盛行莽式舞,宫廷盛行庆隆舞,满族秧歌和剪纸广为流传,八角鼓是最有特色的说唱艺术;房屋东南开,形似口袋,俗称口袋房,曼子坑;烟囱在房屋一侧。窗纸在外;穿旗袍,风味品是白片肉、血肠、猪肉酸菜炖粉条,除夕吃手扒肉,点心是萨琪玛;婚姻有“成不成,三瓶酒”之说,节日期间举行珍珠球、跳马滑冰等传统活动,12月3日是族庆——颁金节;尊老敬上是礼仪核心,常见礼节是请安和打千,最亲密的大礼是抱腰,不伤害狗,以西为上。 朝鲜族 东北三省,主要聚集吉林延边朝鲜自治州。有教育之乡、足球之乡、歌舞之乡美誉。农业以垦荒业为主,为高寒水稻,东北优质大米做出了贡献。信仰多元化,能歌善舞,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代表歌曲 阿里郎,诺多尔江边,桔梗谣,代表乐器伽倻琴,女生压跳板和荡秋千,男生摔跤踢足球。房屋以木搭建,分三间,用做炕、炊事、仓库,进门脱鞋。服饰以白色为主,故称白衣民族。男主外女主内,实行土葬或火葬,人死后,亲人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吃干饭。三个家庭节日为 周岁生日、回甲节(60岁)、回婚节(结婚60年)讲究父慈子孝,鄙视不孝 蒙古族 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从事畜牧业,称为草原娇子、马背上的民族。喜摔跤、赛马,代表乐器马头琴,代表艺术好来宝 信仰藏传佛教,《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为三大历史著作,蒙古秘史更为世界文化遗产。 《江格尔》 与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三大史诗房屋为蒙古包,传统节日为那达慕大会,源于祭敖包,摔跤、射箭、赛马被称为男子三项那达慕。传统礼节为献哈达、敬茶敬酒、现增鞠躬和握手。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回族 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民族,主要聚居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纳家户,以及北京的牛街,以农业为主,信仰伊斯兰教。代表艺术是 花儿,花儿会是歌手竞赛大会。男女外出必须带头巾,严禁露顶,禁烟禁酒。婚礼多在主麻日举行,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不吃猪肉和猛兽的肉,以及没有鳞的鱼 维吾尔族 聚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善于开发绿洲,坎儿井,棉花种植历史早,瓜果闻名全国,信仰伊斯兰教,拥有叙事长诗著作《福乐智慧》,民间故事阿凡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赛乃姆是最普遍的舞蹈。房屋一般开天窗,屋顶平坦,花帽、连衣裙是典型服饰,喜抓饭,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是传统节日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 藏族 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牧业为主,农业种植青稞,信仰藏传佛教,《格萨尔王传》是世界最长的史诗之一。居帐篷,服饰特征肥腰、长袖、大襟,常把右手放于袖外,穿一首露一手,喜食酥油茶、青稞酒,传统节日有藏戏节(雪顿节),每年藏历七月初一举办,酥油花灯节,赛马节,望果节。献哈达是最隆重的礼节,点头吐舌表示问候 彝族 聚居区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流行多神崇拜,祭祀祖先。房屋大多木结构,低矮无窗,男子头顶留的头发为 天菩萨,不吃蒜,传统节日为彝族年、火把节。不能摸天菩萨,给你东西你必须吃,但不能带走 苗族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以农业为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和祖先,有飞歌、芦笙舞等舞蹈,特有的刺绣、织锦享誉国内外。房屋为吊脚楼,依山傍水而建,恋爱自由。传统节日有龙船节、苗年、赶歌节、芦笙节,不吃羊肉。服饰为穿银衣 白族 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信仰佛教,道教,祭祀本主,服饰崇尚白色,以三道茶待客。传统节日有三月街、火把节、绕三灵,七月十五不能出门 纳西族 聚居在云南纳西族自治县和泸沽湖畔。创造了世界唯一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东巴文”,信仰东巴教、喇嘛教。特色食品是火腿粑粑、鱼干,婚姻叫阿注婚。传统节日二月初八三朵节。服饰披星戴月,象征勤劳 傣族 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自治州,种植水稻,信仰上座部佛教,代表艺术有孔雀舞,赞哈。房屋是干栏式建筑,饮食为竹筒饭,嗜酒,喜吃槟榔。传统节日为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中南地区少数民族 壮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农业为主,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铜鼓之乡的美誉,定期举办歌圩盛会。传统节日有歌圩节。 土家族 居住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交界的丛山中。农业为主,善于渔猎,信仰多神,受白虎信仰和祖先崇拜影响最大。摆手舞和土家锦秉承土家艺术之花。以山歌为媒自由择偶,传统节日有赶年,六月六。 黎族 分布海南。崇拜祖先和自然。房屋有船型屋和金字形屋。传统节日有三月三。
第四章中国旅游景观汇总 自然景观 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地域组合 山岳:我国山地面积占2/3,分体育探险类名山和风景观赏型名山 体育探险类名山 1.主要分布地:兰州—昆明以西 2.超过八千米: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希夏邦马峰 3.超过六千米:贡嘎山、慕士塔格峰、四姑娘山 风景观赏型名山 1.花岗岩:酸性岩浆侵入岩,造型丰富,分布广泛,常形成山地核心,代表:黄山、九华山、五岳最高华山、五岳独秀衡山、天台、鼓浪屿、普陀,特点是主峰明显,雄伟险峻 2.流纹岩:酸性喷出岩,多灰白、粉红、浅紫绿,代表为造型地貌博物馆雁荡山(雁荡三珍——大龙湫、灵峰、灵岩)、天目山、宝石山 3.玄武岩:岩浆冷却形成,多黑色,代表为峨眉、长白山、五大连池山 4.变质岩:受地球内部力量改造而成,代表为泰山(四大名景——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旭日东升、晚霞夕照) 五台、嵩山 5.岩溶山水:又称喀斯特地貌,多形成溶洞、孤峰,主要分布广西、贵州、云南,代表为中国南方卡斯特(路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 6.丹霞:发现于丹霞山,代表为丹霞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龙虎山、武夷山(三三秀水清如玉) 7.砂岩峰林:又称张家界地貌,代表为张家界、井冈山、八达岭、洛阳龙门 水域 江河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分界线为宜昌和湖口,世界第三,中国第一 2.黄河:发源于巴彦克拉山,注入渤海,中华母亲河,与长江共同流经四川、青海 3.珠江:漓江山水 4.富春江:钱塘江的一段,自古以来作为我国锦绣山河的代表 湖泊 1.构造湖:地壳运动断裂凹陷产生,水深。代表为滇池、洱海、日月潭 2.河迹湖:河流改道形成,代表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第二大湖)、洞庭湖 3.海迹湖:封闭或半封闭,代表为西湖 4.堰塞湖:代表为镜泊湖、五大连池 5.火口湖:代表为长白山天池(中国最深、世界海拔最高最深的高山湖) 6.冰川湖:分布于青藏高原、新疆,代表为喀纳斯湖 7.风蚀湖:代表为月牙湖 8.人工湖:代表为千岛湖(新安江水库)、太平湖、三门峡 泉 高于25度为温泉,以下为冷泉 1.观赏泉:蝴蝶泉、月牙泉、珍珠泉、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冷泉、玉泉、谷帘泉 2.矿泉:具有保健疗养作用,代表为五大连池 瀑布:我国三大瀑布(贵州黄果树、山西壶口(世界最大黄色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 海滨风景区 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 1.北戴河:疗养胜地 2.三亚:阳光、海水、沙滩构成东方夏威夷 3.厦门海滨风景区:海上花园 4.青岛海滨风景区:世界最美海湾 气象 气候,指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康乐气候为10到22°之间。 候均温划分四季,低于10°为冬,高于22为夏季 天气景观 1.小雨形成的雨景 2.云海 3.冰雪 4.雾凇(吉林雾淞、路南石林、桂林山水、长江三峡合称四大奇特自然景观) 5.蜃景佛光(山东蓬莱阁是观看海市蜃楼最著名的地方) 6.日出日落、霞光 植物景观 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综合类 自然保护区:分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56广东鼎湖山 风景名胜区:分 山岳、湖水、海滨、森林、文物古迹五类,山岳河湖名胜区最多 森林公园: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1982张家界 人文景观 以社会风情为主体、反映社会风貌、人文意识、人文教育、人文文化,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的活动性和过程性旅游资源 历史古迹类 1.古人类遗址 2.古战场遗址 3.名人故居遗址 4.革命纪念遗址:农民起义革命遗址、旧民主主义革命遗址、新民主主义革命遗址、其他 城乡风貌类 1.现代都市 2.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北京(七朝)、西安(最多、最长,被称为天然历史博物馆,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四大文明古都)、洛阳、开封、南京、安阳(最早)、杭州 特色小镇 1.历史文化遗址类:四大名镇——朱仙镇、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 2.文化艺术类:河北吴桥——杂技之乡 3.独特建筑类:凤凰古城,世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八卦城——特克斯县 4.特色产品类:景德镇、潍坊 5.优美环境类:乌镇、西塘等江南水乡 休闲购物类 1.主题公园: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迪士尼乐园,我国第一座观光型主题公园——1989深圳锦绣中华 2.博物馆:南通博物馆——最早、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一座现代化设施博物馆、 蜡像馆代表——杜莎夫人蜡像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蜡像馆——中国伟人蜡像馆 3.特色市场:北海南珠宫——专营珍珠、 南京夫子庙——古玩字画、名点小吃 人文活动类 1.文化艺术:书法绘画(绘画起源——半坡人面鱼纹盆)、戏剧(源自诗经)歌舞、杂技武术 2.现代节庆:历史名人节、文化艺术节、商贸节庆、体育节庆 中国世界遗产 1972年通过遗产公约、1978年公布第一批世界遗产、我国1985年加入 中国世界遗产总量世界第二,仅次于加拿大,北京是拥有最多遗产的城市 世界遗产特点:世界性、杰出性、独特性 世界文化遗产 1.内容:文物(莫高窟)、建筑群(故宫)、遗址(北京人遗址) 2.代表:三孔:孔庙(三大古殿——孔庙大成殿、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孔府,孔林——世界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苏州园林 世界自然遗产 1.内容:自然面貌(九寨沟)、动植物生态区(四川大熊猫基地)、自然地带(湖南武陵源) 2.代表:九寨沟(人间仙境童话世界)、黄龙风景区(人间瑶池) 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泰山、黄山、武夷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五台山、西湖、红河哈尼梯田 非遗: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最早列入的是昆曲 世界记忆遗产:本草纲目、华帝内经、科举金榜
来源:导游考试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