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芝示范性公开课

时间:2014-11-11 08:28来源:经管系 作者:尹华根 点击:
杨佳芝老师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如下:准备充分、条理性强、重点突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抢答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活跃。课堂线索清晰、结合生活实例,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杨佳芝——运输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运输
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
    2014 10  23 星期四
85-6 1
教学目的、要求(分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
 
熟悉运输的定义、功能、运输的地位
掌握运输模式的选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输的概念和模式选择
难点:运输模式的选择
 
授课类型(如理论、讨论、实验、练习等)
理论、讨论
 
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案例、项目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视频教学法
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等)
多媒体
 
一、说课
基础知识
1、运输的定义
2、运输的功能
3、运输的地位
技能应用
运输模式的选择
学习方式:团队大比拼
素质提升
作为运输人应具备哪些素质
学习方式:微电影《一百万零一公里的故事》
 
二、授课
(一)、运输的概念
1、定义
 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条件、位移、操作范围)
2、讨论:运输和搬运有什么区别?(地点、距离、设备)
 
(二)、运输的功能
1、实现物品的地点效用
2、实现物品的时间效用
E.g :四大物流巨头:Fedex/UPS/DHL/TNT
 
【时事链接】
顺丰优选冷链物流
 
(三)、运输的地位
1运输的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3运输创造场所效用
4运输是“第三利润”的主要源泉
 
(四)、运输模式
1、模式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2团队大比拼:阐述不同运输模式的优缺点
每组随机抽取一个题号,并根据题目中相应的运输模式,在1分钟内陈述其优缺点,每答中一要点得1分,小组成员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补充,但回答时其他成员必须保持安静。
视频链接
一百万零一公里的故事
课后作业
结合视频,谈谈作为一名运输人应具备哪些素质?
 
课堂练习
 货物种类
   起点至终点
   运输方式
 1000吨水泥
 大庆——大连
 
 500000吨沙子
 伊朗——日本
 
 两箱急救药品
 上海——南昌
 
 一吨河鱼
 郊区——市区
 
 8000吨煤
 上海——杭州
 
 2600束鲜花
 广州——天津
 
 5000吨海盐
 天津——广州
 
 1000吨大米
 武汉——南京
 
 5万立方米木材
 深圳——北京
 
 
三、课堂总结
 
课后训练项目:
 
 
结合视频,谈谈作为一名运输人应具备哪些素质?
 
教学后记:
 
 
 
 
 
勤考
迟到(早退)
旷课
请假(事假、病假)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运输
计划学时
1
“三基”教学目标
掌握运输的定义、功能和地位
学会运输模式的选择
了解作为运输人应具备的素质
重点、难点
运输模式的选择
教学媒介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视频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堂导入(5分钟)
1、由学生讨论说明生活中的运输现象。
2、说课:讲授本次课要讲解的重点内容以及学习目标。并逐步引入授课内容。
 
二、组织学习与新课讲授(35分钟)
(一)基础知识
1、讨论:运输和搬运有什么区别?
2、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渗透讲解运输的定义、功能和地位,并结合时事热点“顺丰优选冷链物流”,强化知识的理解。
(二)技能应用
3、在进入运输模式选择的讲解前,先由学生自习,再根据自己学到的内容进行“团队大比拼”。主要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三)素质提升
4、以微电影《一百万零一公里的故事》,让学生课后思考“作为一个运输人应具备的素质”。
 
三、课堂练习(2分钟)
 
四、课堂小结(3分钟)
 
备注
 











































会议记录
议题:杨佳芝示范性公开课听评会
地点X201
时间20141023日下午16:20
主持人:李晓艳
出席人员:张东武、李冕鸿、邓思捷、林函函、张锦萍、李娜、王岱曼、陈泽华、杨佳芝、邓文金、王洁梅、胡锦纯、吴晓辉、杨健、徐明、曹凯、田春阳、李晓艳、姚海文、陈慕莹、林盛伟
会议内容
1、全体老师认真听课《运输》
2、李晓艳主任主持,各位老师对杨佳芝老师的示范课各抒己见,尤其是10位新进老师对杨老师授课的成功之处的赞美及其学习的心态的发言。
杨佳芝老师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如下:准备充分、条理性强、重点突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抢答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活跃。课堂线索清晰、结合生活实例,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李晓艳主任总结,新老师要以老教师为榜样,虚心学习以提高自己;老教师继续保持,争取更优秀。











(责任编辑:朱捍卫)
------分隔线----------------------------